Search


昨天 #金曲30 完美落幕,得獎名單開得精彩,反映了華語樂壇的百花齊放。
 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昨天 #金曲30 完美落幕,得獎名單開得精彩,反映了華語樂壇的百花齊放。
 
過去幾年的金曲獎,動態視覺設計與呈現一直是一大亮點。這次金曲的視覺設計一樣由 JL Design 包辦。而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還有穿梭在整場典禮之中、於廣告破口結束前播放的十五部黑白微紀錄片:
 
『以《時代迴響》為題,透過黑白微紀錄片的手法,邀請近70位樂壇這30年來重要音樂人,深入他們的精神態度,攤開每一則音符背後的故事,濃縮在典禮的過程中,匯集成15個多元音樂主題,紀錄每一位音樂人的獨特觀點與態度。』
 
(完整短片與介紹請見:http://bit.ly/2XD3LBu)
 
-
 
另外,看到典禮結束後,評審團主召集人 SandeeChan.陳珊妮 公主粉絲團 老師所 Po 的這段話,特別有感觸:
 
『在這個世代,每個人都可以隨意的評論,表達自己的喜好。但我認為評審團最大的意義,是以專業的角度,提供並且擴充大眾和媒體對於審美的想像,並試著定義音樂的趨勢與未來。』
 
事實上,電影評論何嘗不是如此?
 
電影喜好百百種、每部電影或許都有它能感動的觀眾,而每個觀眾在黑盒子裡的所有感官與心靈上的體驗,都是不容他人質疑的、都是貨真價實的。
 
然而,電影「好不好看」,跟電影「好不好」,有時候是可以分開討論的。而影評在試圖做的,就是從一個很主觀的觀點切入、結合客觀的分析、比較、與解釋,試圖說服讀者一部電影是好抑或是壞。
 
當然,我不敢說自己是「專業的角度」,也許就只是比別人多一些體力跟熱情進電影院。在黑暗中胡亂記下筆記,只為了在觀影中,不斷主動地與影像文本對話,並且從自身角度出發來找到有趣、可貴、打動人心的點。常常會有人說,影評們都是冷血動物、尖酸挑剔又離觀眾太遠。但我常常在想,其實做影評的,應該都是一群浪漫主義份子吧,我們不都是先自己被感動,才希望將感動分享給大家的嗎?
 
在寫影評的路上,難免會覺得受挫,因為別人真的沒有必要聽你的見解為何、奉你的感觸為圭臬。世界上也太多人只想要看彩蛋分析跟劇情解密,很多美其名在寫影評的人,也常因為劇情不合意就否定整部製作,或是被電影中某個點牽引到抒發自己的過往經驗、心情意念與人生哲思。這些文章不是不好,觀眾也愛看,但台灣還是缺乏告訴大家一部電影好在哪、壞在哪的文章。
 
然而這是沒有什麼市場的一條路,為何要繼續做?
 
正如 #陳珊妮 所說:「通俗代表著主流嗎?點擊意味著流行?」理由很簡單,或許正是因為我們是一群浪漫主義者吧。電影本不需要我們,就已經閃閃發光。

『在這個世代,每個人都可以隨意的評論,表達自己的喜好。但我認為評審團(影評)最大的意義,是以(相對)專業的角度,提供並且擴充大眾和媒體對於審美的想像,並試著定義音樂(電影藝術)的趨勢與未來。』
 

-\-\ 揭開 2019 下半年的有感而發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哈囉大家好,歡迎來到【丹眼看電影】,我就是那個丹。 原本此專頁的英文名要取作 "Dan Cinema",沒想到臉書上有個遙遠的陌生人,姓氏就叫做 Dancinema ,也因此這個網址就被註冊掉了。轉念一想,改以法文的 "Dans le Cinéma" 為名,意思是「在電影院之中」,好像也蠻有意境的,而且法文就是潮。 近幾年網路上厲害的影評寫手們早就多到數不清了,但我不想走太文青的路線,我沒有太多電影基礎知識或文筆訓練,我只想用我的方式跟大家分享我最近看片的心得。另外就是仗著自己的一點語言能力優勢,以及宅宅的個性,每天都掛在國內外各大影視網站。與其自己獨享,不如將一些有趣的消息分享給大家。 我個人是比較專攻歐洲三大影展跟美國好萊塢的片,藝術片跟商業片都喜歡。至於國片、中國片、日韓片及東南亞等地區電影,我會努力攝取,但主力不會放在這邊。 總之希望可以創造一個影迷影痴的舒適圈園地,邀請你一起加入。然後也希望不要三個月後這裡就雜草叢生。請大家多多指教,讓我們一起切磋討論、一起享受電影吧!
丹眼看電影,全心感受光影之美 電影評論|影壇消息|影展動態|獎季分析
View all posts